电影资讯
电影资讯
独家资讯
独家资讯
娱乐八卦
娱乐八卦
韩剧资料
韩剧资料
韩影资料
韩影资料
韩星动态
韩星动态
韩潮时尚
韩潮时尚
潮流音乐
潮流音乐

与黄建新相关的资讯

“建字三部曲”后 黄建新携《1921》庆祝建党百年
栏目:
/ 独家资讯
时间:
/ 2021.06.08
详情: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望气壮山河的发展历史,这个百年大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更有关键时刻的勇气担当与革命气概。正是这股精气神,使得我们的党能够带领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走上伟大复兴之路。对于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沧桑却日渐根深叶茂的奥秘,著名导演黄建新怀着无限的敬意,携新作电影《1921》给出了属于自己的解答。主旋律电影艺术风格的合理化探索 作为“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黄建新导演有着自己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是发人深省的,拥有触及灵魂的思想价值。《黑炮事件》的象征主义,《背靠背,脸对脸》的写实主义,在幽默诙谐的口吻中,映射出时代变迁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改变,成为烙刻时代印记的影史佳作。 在坚持现实主义题材艺术探寻的同时,怀着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黄建新将目光转向主旋律电影,并完成了相关类型片的创作模式突破。他先后执导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以及监制的《建军大业》(业内称为“建字三部曲”),在历史的种种细节中梳理出时代与民族的脉络,使得主旋律电影更加可感与富有亲和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黄建新监制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更是立足“小人物、大情怀”,呈上了一篇承载70年家国梦的银幕之歌。  对于主旋律影片,他有自己的独特判断与理解。他曾说:“拍革命历史题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不虚’说的是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不能虚构;‘小事不拘’说的是,可以用合理的戏剧手段,虚构方式,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和观众老百姓贴得更近,让他们喜欢看”。 在建党百年之际,这位注重真实感与戏剧感之间张力的导演,献上了自己的生日礼物——电影《1921》。而在即将到来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黄建新还将出任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对参赛影片进行评审。 真实记录历史 方能继往开来据黄建新导演介绍,与10年前自己的“编年史”叙事电影《建党伟业》相比,《1921》更加聚焦1921年这一年前后的史实,以上海为故事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地甚至国际社会,力图以“横截面”的电影视角,高度浓缩地展现建党历程。 对于这种在大历史观之下的微观与中观视角探索,真实性是它的注解。 比如,1921年,中共一大的参会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年龄最小的代表只有19岁。黄建新表示,剧组选择年龄相仿的演员来饰演这些历史人物,力图最大程度地贴近历史,符合真实。为了让这些演员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导演、编剧阅读了大量史料,并把人物传记、历史文档等各种资料寄给演员,让他们做好准备。“哪怕是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天的客串表演,我们都会一起认真讨论,研究琢磨如何传神准确地塑造好人物”。 借助电影这种文化媒介的情感连接,《1921》既是一次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希望能达成年轻一代与革命领袖的一次情感共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希望这部电影能给更多年轻人提供一个回望百年征程、读懂百年初心的机会。一百年前,一群和他们年龄相仿的青年,满怀理想和壮志,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矢志改变中国的面貌,这是容易引发今天年轻人的共情与共鸣的”,黄建新如是说。 在当下电影产业迅速升级、电影市场不断扩容的今天,主旋律电影开始成为中国电影屏幕上的重要支柱。如何让极具教育意义的史实,摆脱说教的窠臼,展现给当下的观众,是所有主旋律电影创作团队面对的考验和现实之问。 答案还是真实。唯有真实,才能有更强的代入感,在银幕的背后,是无数人“求真务实”的艰苦努力。在电影开拍之前,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城市文化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电影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结合最新党史研究成果,披阅四载,增删多次,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而影片主创团队的搜集史料、勘景足迹更是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为了重现20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剧组在街景中安装了上万个灯泡,甚至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党“一大”会址、党的“二大”会址以及博文女校等建筑群,打造“艺术的真实”,就是为了以考古之匠心,成影坛之力作。  “期待献上一部留得住的作品”对于党的激荡百年史,黄建新导演始终带着一种求索的心态,力图通过电影的镜头语言,揭开这一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百年前的中国,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有2000多个政党,可为什么一个仅有10多个人创建的政党,只用了28年的时间就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我们想拍这个戏的原因”。 在拍摄的过程中,他更是意识到,革命先驱们不仅有光辉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拥有将理论付诸实施的现实主义精神。在1921年那个盛夏,他们通过务实的讨论建立党的机构和纲领,才让我们的党得以诞生,并奠定了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组织保障:“这些人是有超越生命的信仰的。10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精神历程的实践性体现,” 而他们的一腔热血,更是党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也是他为何下决心,“期待献上一部留得住的作品”。也正是常怀时代之问,他的电影创作也透射着历史的方位感与坐标系:“1921年的上海发生了什么?一大会议怎么开始筹备?一大代表怎么到达上海?会议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波澜?”带着这些问题,黄建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代表给上海带来了五湖四海的力量汇聚,他们的思想碰撞和他们的人格魅力激发出了一种活力,这种活力指向的就是民族光明的未来。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当代人的精神展现,如何解读历史,也折射着当代人的价值走向。期待电影留得住,也即意味着它的历史呈现需要深邃而富有时代精神。  “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其实与当下有着强烈的情感联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勤嘱托。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伟大而关键的节点,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创作,让观众跟着电影一起‘回望初心’,继续前进,最终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添砖加瓦”,黄建新最后说。
展光辉历程!《1921》揭幕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栏目:
/ 电影资讯
时间:
/ 2021.06.09
详情:
向日葵影视讯 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6月11日晚举行金爵盛典并拉开大幕。届时,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起点的电影《1921》将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在金爵盛典上亮相。《1921》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郑大圣执导,黄轩、倪妮、王仁君等一批优秀演员出演。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发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国内黑暗势力的追踪和阻挠,克服重重困难,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匠心独具 再现艰辛而光荣的历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则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1921》这部凝聚了几百位中国电影人数年心血的匠心制作,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率先与观众见面,可谓意义非凡。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的编年史结构,电影《1921》紧扣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全景式地讲述了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记录了这段艰辛而又光荣的历程。影片通过银幕艺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通过描绘百年前的有志青年们不畏牺牲、救亡图存的奉献精神,向观众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使命而诞生的历史必然。《1921》以润物无声、动人心弦的方式,讲好党史故事。真实而诗意 还原百年前的上海《1921》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上海,影片拍摄期间,为真实再现历史,主创团队在全世界范围辗转万里挖掘详实史料,邀请党史专家全程参与,更是1:1还原建党原址建筑群。《1921》在镜头运用上追求动感和韵律,使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不仅真实还原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城市面貌,还通过厚重且诗意的画面,传递出独特的艺术美感。提及创作的初衷,该片监制、导演黄建新说:“我们这个戏里面出现的先辈,真的是用生命去追求真理,去换取更多人的未来,这才叫伟大。为什么他们创建的政党只用了28年的时间就改变了中国?这就是我们想拍这个戏的原因,我们想去探寻这种超越生命的信仰的力量。”眼里有光 心中有梦 刻画先辈青春风采《1921》聚焦展现了“一大”代表们的风貌,百年前的青年人凭着坚定信念和一腔热血,在水深火热的年代创下开天辟地的壮举。这些“年轻”先辈同时也在鼓舞新时代青年思考“什么样的青春最有意义”,激励新时代青年肩负重任,砥砺前行。 影片由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来饰演1921年的历史人物,当时建党的代表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选择这些青年演员来演绎,既是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感,又是为了传达一种年轻昂扬的精神。在作品中,剧组力求重现百年前开天辟地的重大历史时刻,许多演员进组前都阅读了大量人物传记和历史资料,在深入了解角色后,通过不断与导演沟通交流,努力进入人物状态。制片人任宁表示,常常在监视器里看到演员在镜头前呈现出导演想追求的“心中有信仰,眼中有光芒”的少年感、青春感。百年光影,步履不息。6月11日,随着电影《1921》的放映,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将拉开光影大幕。站在回顾百年辉煌,开启时代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聚焦主题主线,为党的百年华诞唱响礼赞之歌。
联合执导的《长津湖》杀青,背后这股力量很强大
栏目:
/ 独家资讯
时间:
/ 2021.05.26
详情:
 《1921》导演:黄建新、郑大圣《狙击手》导演:张艺谋、张末《长津湖》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向日葵影视专稿 在即将上映的这一批重点题材影片中,巧合的是,都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导演联合执导,共同完成一部影片的摄制工作。不仅如此,五一档的《追虎擒龙》导演是王晶和许悦铭,6月将映的《有一点动心》导演是陈嘉上和朱雪菲,定档暑期的《爱犬奇缘》导演是陈国辉和夏永康。联合导演的作品越来越多,难道会成为一种新趋势吗?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新颖的组合方式,如今刚好集中出现这个现象。那么多位导演一起拍电影会比一个导演好吗,国内的联合导演都有哪些合作模式和操作逻辑?或许可以以此窥探国内电影行业的变化和现状。重点题材创作,人多力量大《1921》《狙击手》《长津湖》和近年来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决胜时刻》《金刚川》等一样,都是因某个重要节点或重大主题推出的重点题材影片,联合导演背后体现了集体创作的优势思维。这一类联合导演的内部运行模式也有所区别。一种是联合拍摄同一个故事,只是导演分工不同。如《长津湖》的三大导演,各司其职。据陈凯歌在采访中透露,他主要负责拍摄建立人物性格的段落以及构建整部影片的基调,徐克和林超贤导演共同负责进入朝鲜的部分,徐克执导大场面高潮戏,林超贤执导战争动作戏。 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 再如2019年上映的《决胜时刻》,监制和导演是黄建新,联合导演宁海强主要负责两场大战的拍摄工作,黄建新称赞他在实拍时展现了对战争片强大的驾驭能力,节省了后期制作的时间。宁海强则表示,与黄建新合导令他对创作新主流电影受益匪浅。导演黄建新《1921》也延续了这种模式,联合导演郑大圣擅长处理历史题材,他在接受向日葵影视采访时表示,导演黄建新制作全程亲力亲为,他则做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历史资料、勘景、现场布置等。郑大圣说,跟随黄建新拍戏对他而言是在重新学习拍电影,学会如何拍摄新主流电影,探索新的表达方式。黄建新(右一)和郑大圣(左二)另一种是“我和我的”系列这种单元拼盘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有七位导演,《我和我的家乡》有五位导演。在统一的表达命题下,导演们各自独立拍摄自己的故事单元,最后再集合成一体。导演之间的创作各自为伍,互不干涉。亲人档、好友档导演《狙击手》是张艺谋和张末父女首次联合导演。张末从《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一路走来,都在父亲电影的剧组中学习,担任副导演、剪辑师等幕后职务,一步步积累成长,这次迎来共同执导的机会。张艺谋和女儿张末合导《狙击手》亲人联合导演这种组合在电影界并不少见,尤其以兄弟档居多。最早可以追溯至“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再到如今影迷耳熟能详的罗素兄弟、科恩兄弟、达内兄弟等。国内也有“彭氏兄弟”彭发和彭顺,他们以拍摄恐怖惊悚片见长。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兄弟档导演的合作往往默契无间,他们的电影风格非常统一,犹如一个人执导,也很少因为矛盾冲突彻底分道扬镳,即便有时会分开执导自己的电影。彭氏兄弟 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友档导演也有不少,开心麻花里就有两对。 闫非与彭大魔一同执导了《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和《我和我的家乡》之《神笔马亮》,两人毕业于不同艺术院校,因为都有电影梦,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驴得水》《半个喜剧》导演周申和刘露在大学就是同学,拍电影前就有很多戏剧合作。因为《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两部现象级黑马影片大获成功,才得以让这两对组合有了更多拍电影的机会,商业价值的突显添足了更多联合执导的底气。香港影人里的好友导演组合更是常见,比较出名的是“麦庄”,麦兆辉是副导演出身,庄文强擅长编剧,他们和刘伟强一同组成“铁三角”拍出了具有革新港片意义的《无间道》,两人之后搭档执导《窃听风云》三部曲、《听风者》等,形成招牌。近年来庄文强自编自导《无双》,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在内的7项大奖,近期又与梁朝伟、刘德华拍完独立导演的新片《金手指》,个人品牌价值攀升,与麦兆辉逐渐“拆伙”、单干。银河映象的杜琪峰和韦家辉也已经是离不开的拍档,一导一编,他们会一起边拍摄边修改剧本,也一起后期剪辑,因此标明是“杜琪峰X韦家辉作品”。 杜琪峰雷厉风行的导演作风与韦家辉天马行空的主题创意相互调和,创作出《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向左走,向右走》《大块头有大智慧》《神探》等经典佳作。还有《寒战》《赤道》导演梁乐民和陆剑青,他们在担纲正式导演之前,都有非常深厚的幕后经验做支撑。梁乐民曾是美术指导,陆剑青是第一副导演,两人的导演组合是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师徒档和互助型合导《追虎擒龙》和《有一点动心》的联合导演模式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资深导演带新人。王晶和陈嘉上都是从香港电影片场制度摸爬滚打出来的,港片注重师徒传承,将自有的一套拍片技艺与宝贵经验代代延续,以持续培养出新导演。他们两人近年来就常与年轻导演联合执导,培养子弟兵。王晶与摄影师关智耀合导《追龙》系列,许悦铭在《追虎擒龙》前担任《追龙》的第一副导演和《追龙2》的执行导演。他曾表示,王晶很看中努力做事的后辈,会慢慢给予发挥的机会。陈嘉上年轻时曾在徐克的工作室写剧本,徐克对他而言是师父般的存在。后来陈嘉上独挡一面当导演,又带出了徒弟林超贤。林超贤在《小男人周记》中做助理导演,在《神探马如龙》升职为副导演,陈嘉上发现他对拍枪战戏有天赋,让他在《飞虎雄心》中单独执导一场戏。他们合导的《野兽刑警》,陈嘉上负责剧本,林超贤执行拍摄,两人同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陈嘉上曾在颁奖典礼上对徐克说:“我没什么事比你厉害,但我有一样比你厉害的,就是我徒弟比你徒弟厉害。”后来林超贤以《红海行动》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在台上同时感谢了师公和师父。这次又与徐克一同导演《长津湖》,另续师徒缘分。除了师徒联合导演,还有经验互助的模式。比如《新喜剧之王》,就令很多影迷感到困惑,已有成就的邱礼涛为什么还要和周星驰合导?后来邱礼涛解释,因为他对周星驰拍电影的方式感到好奇,所以才想要合作。邱礼涛一年拍两、三部电影的频率,相比周星驰,对近年来的内地片场文化更加熟悉,《新喜剧之王》讲述的是龙套演员追逐梦想的故事,就需要邱礼涛的一些实操经验和看法。邱礼涛说,从剧本到现场筹备,他都会给周星驰意见,但主导权还是他。相互辅助的合导方式不像兄弟档和好友档,往往是短期合作,很少拍完一部电影之后再度搭档。联合导演,该听谁的?多人导一部电影,肯定会遇上决定权和话语权的问题。在重大题材电影的联合导演中,往往有总导演或联合导演中的某一位来负责把控全局、串联整体,避免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状况。业内某制片人向我们透露,在大导演+新导演的师徒模式中,如果新导演没有负责核心工作,比如执行现场拍摄或剧本内容创作,是无法与大导演一起署名联合导演的,大导演往往是在投资、演员等资源搭建上起到重要作用。王晶就很喜欢权力下放的制作方式。他拍片速度极快,一个人当导演时就会采用第二摄制组,动作戏交武术指导,自己拍文戏,在合导模式中,他会多把控剧本,执行拍摄多交给年轻导演。该制片人手上正遇到两个新导演一起联合执导的项目,但沟通协调过程进行得非常困难,她认为“要么一大一小,至少要有确认主话语权的人,否则不建议联合导演”。电影《风声》是联合导演中质量较高的案例,陈国富是项目主控,他找到高群书联合执导是看中他在《千钧。一发》中对电影紧张氛围手法的营造。因此在具体分工上,陈国富写剧本,确定演员阵容,高群书负责现场拍摄和美术部分,陈国富也会在拍片现场做提醒,后期剪辑他来负责。陈国富认为这种合作是各取所长,以创造个人执导达不到的效果。联合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分歧,闫非和彭大魔曾说,他们经常是“在抬杠中度过的”。周申和刘露合作十多年,也时常有创作矛盾,但他们说,“矛盾是效果争执,争执到最后真理就会产生”。 的确如此,和周星驰一同执导出《国产凌凌漆》《食神》《喜剧之王》的李力持曾回忆称,他们越是吵架,电影越是成功,“我们是有计划地走出去,不是乱七八糟碰来碰去。我们最终要爬上山顶。”导演是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对观众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最终还是要看作品的成效。联合导演这种模式也好比是相约爬山,不是看谁比谁爬得快,是要相互扶持,共同登顶。 文/kino
不忘初心!电影《1921》走进北大 唤起青春共鸣
栏目:
/ 电影资讯
时间:
/ 2021.05.14
详情:
向日葵影视讯 重回百年信仰源地,启航青春全新征程!将于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5月13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杀青后的首场发布会。电影主创团队走进北京大学这一百年信仰源地,与北大师生同溯建党初心。“一百年,正青春”,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影片监制、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主演黄轩、袁文康、王仁君、祖峰、刘家祎、张超、张云龙(按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排角色序),郭子凡、韩昊霖、萱萱、张婧仪、钟楚曦、周也(按演员姓名排序)集结亮相。本次剧组走进北大,得到了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会议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布会上,黄建新导演领衔幕后主创,从“温度”、“广度”、“厚度”三个层面,畅聊《1921》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的新尝试,这一次影片选择展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后数月的历史细节,聚焦先辈青年时代,立体、丰满、细腻地塑造人物,还创新地融合谍战元素及国际视角,令当代年轻人有机会“身临其境”体会百年前同龄人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形势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演员们为了有血有肉塑造先辈鲜为人知的青年时代,下苦功研究史料、设计细节。黄轩为展现百年前先辈在家国存亡之际改变民族命运的壮志,提前几个月深挖资料,丰富角色人物性格,他有参与筹备“一大会议”、彻夜编辑《共产党》杂志的热血一面;也有感性浪漫的一面,忧思国家命运时甚至会委屈落泪。王仁君广阅资料之余与导演大量探讨,挖掘演绎青年毛泽东热血激情的特质,坚持晨跑、夜跑,还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细节,比如毛泽东对湖南同乡李达“不吃辣”的调侃等,都颇具“烟火气”。  “重回初心之地”彰显文艺工作者使命担当“温度,广度,厚度”三位一体探索主旋律新表达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阵地,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发布会以北大学子朗诵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李大钊的《青春》开启,年轻的学生们以饱含朝气的深情诵读,带大家重温了革命先驱们对于青年的寄语和期望。曾打造过“大业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多部主旋律力作的黄建新导演,这次选择从“有烟火气”地描摹先辈青年时代的创新视角,来讲述建党故事。与《建党伟业》不同,这次黄建新更关注人物“心灵”,努力去挖掘先辈投身革命的“心灵源动力”。对此戴锦华教授也表示了期待:“导演是如何找到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细节的方式,让我们重新与那个年代的先辈们相遇,展现他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决绝和创造,是我非常期待的地方。”为了呈现出1921年建党前后的真貌,主创人员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建党前后的珍贵史料,据制片人任宁介绍,他们从日本警视厅档案资料里找到了日本特高科曾计划破坏“一大会议”、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过对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上海警戒的信息等鲜为人知的记载。基于此,《1921》的剧本引入了日本和欧洲的视角,在史实基础上,对代表们在“一大会议”前后化险为夷的过程进行影视化表达,以多线叙事的创新尝试,拓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广度”。同时,剧组还1:1重建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上海石库门老建筑,在上海长大的联合导演郑大圣眼中,这样对史实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必要的:“黄建新导演在片场反复重申,‘大事不虚,小节不拘’,所以为了尽可能去再现和还原历史‘现场’,我们一寸一寸地用尺子量,复刻搭建了包括各种历史原址的石库门建筑群落,甚至连砖头都是手工铺就,呈现自然错落的起伏。”无论是重建历史原址,还是狠抓历史细节,都彰显出《1921》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在充实影片“厚度”上的匠心。 立大志不畏死先辈彰显榜样力量百年后“同龄人”勉力演绎角色“一百年,正青春”,《1921》聚焦“先辈少年时”的新视角,也给予了参与其中的青年演员们,一次体会百年前先辈建党初心的机会。黄轩出演参与“一大”会议组织和筹备工作的李达,此番是继参演《建党伟业》十年后,与黄建新导演的再度合作,他笑言“经常还会想起十年前的情景,比如都是练《国际歌》,这次却是另一个角色了”。为了贴近角色形象,黄轩在戏中剃完头戴上眼镜,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找到了还原人物的信念感。入组几个月前,他就全情投入地阅读了几乎所有与李达相关的历史资料,研读之余还不断和黄建新导演讨论,达成创作统一。最后他细腻丰富了人物的多面性:“参与筹备一大会议、出版《共产党》杂志时他很热血,和妻子王会悟天台谈心,为祖国命运担忧他也会落泪,同时也有脾气、有耿直的一面。”虽然是二次出演毛泽东,这一次王仁君却面临全新挑战,他将诠释此前大银幕上相对鲜见的青年主席形象:“我在阅读史料,以及和导演深入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梳理创作视角,决定展现他热血、细腻、接地气的一面,比如从湖南来到上海的青涩与新奇。王仁君现场还分享“一大代表”一起练习《国际歌》的热血澎湃,倍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温暖。了解过一百年前这群年轻人舍生取义的人生经历之后,演员们都十分触动。袁文康为李汉俊的无私精神而感慨:“他几乎把自己一生的所有时光,都献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代表演员中年纪最小的刘家祎,更是因此不断自省:“王尽美参加‘一大’才二十出头,就已经为革命事业奔走,而他病逝时,年仅27岁!这激励了我重新审视自己,意识到演员的责任。”和黄轩一样也曾参演《建党伟业》的祖峰表示:“我和黄轩十年前演过《建党伟业》,现在又在演《1921》,十年后也许还有其他人演同题材的电影,这是电影人一代代的传承。”张超、张云龙则介绍了片场融洽的氛围,分享了13位青年人在片场共唱《国际歌》、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天拍外景互相打气等故事。戏里戏外演员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凝聚力。《1921》对百年前进步女性群像的描摹,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之一。张婧仪、钟楚曦、周也分享了饰演百年前女性角色的感受,“百年前她们的‘女子力’依然启发着我们,活出自我的美丽”、“进步女性为解放妇女运动付出了太多,这样女性互助的精神也鼓舞我们现在的姐妹们,相互守望,共同成长”……百年前独立勇敢的女性力量,直到现在仍然在鼓舞着年轻一代活出自我、实现价值。饰演参与“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的郭子凡,重回“五四”策源地北大,倍感鼓舞,“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青春是最有意义的,也许百年前的先辈已经给出了答案——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用年轻的肩膀,担起祖国的未来!”两位片中的儿童演员韩昊霖、萱萱也现场动情“对话”革命先贤:“这些革命先辈也曾是家中孩子们的依靠,但好多革命先烈却为了我们这一代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乃至生命,很想对他们说一句,谢谢!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的!”发布会结束前,北京大学学生代表献唱《少年》,朝气蓬勃的合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唱响了《1921》“一百年,正青春”的主题。活动最后,北大学生代表向主创团队赠送了由北大法语系主任董强教授题写的活动主题“一百年,正青春”。100年前,“新青年”从北大冲破封锁,“五四”风雷震动华夏,“一大代表”们开天辟地点燃星火,建立中国共产党,从此沉睡的东方巨龙觉醒,赤旗终插遍祖国山河。100年后,无论是神舟飞天,嫦娥揽月,还是汶川救难,武汉逆行,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如一,面对再多险阻也从不退却,只为实现百年来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电影《1921》以孜孜不倦的创新探索,力图鼓舞更多当代年轻人以澎湃热忱的青春力量,实现自我,贡献家国!
《1921》曝工人运动特辑 溯源五一铭记劳工神圣
栏目:
/ 电影资讯
时间:
/ 2021.04.30
详情:
向日葵影视讯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一天,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电影《1921》发布“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运动特辑及海报,展现了影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罢工——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千人罢工场面的匠心还原。上海英美烟厂仗着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中国反动势力,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了大量的利润。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21年7月,英美烟厂老厂机车间100多工人反对洋监工克扣工资与殴辱工人,工人遂于7月20日愤而罢工。然而在寻求支援的过程中,老厂工人领袖被厂方勾结三区警署抓捕,激起新老两厂八千多工人愤慨而起,全体加入了罢工。百年前,游行现场“劳工神圣”的呐喊响彻云霄;百年后,他们奋力追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已经实现。在建党百年之际,影片带我们回溯了百年前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这一切。随着物料的发布,除了此前已曝光的演员黄轩、欧豪、王森、俞灏明外,李感、李子峰、林芷伊、刘畅、罗泽楷、王锵、徐佳、叶筱玮、张晓晨(按演员姓名拼音排序)等青年演员的加盟也随之官宣,他们饰演了百年前组织工人运动的党员及参与运动的进步工人。在涉及上千人的现场拍摄中,黄建新、郑大圣两位导演化身“细节控”的同时,配合默契。黄导负责把控全场,66岁的他不断奔跑穿梭在监视器与现场之间,不觉疲惫;郑导则在现场一丝不苟地严抠包括群演在内的所有演员的表演细节,亲自带领群演喊口号调情绪。在两位导演以身作则的带领下,每一位演员都不敢有任何懈怠。喊口号喊到声嘶力竭、青筋暴起,仍主动要求“再保一条”,展现出了青年演员当有的蓬勃风貌和敬业精神。溯源“五一”铭记“劳工神圣”再现共产党首次领导的千人大罢工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会上代表一致同意,将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以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文章作为发刊词,号召中国工人将这年的5月1日作为觉醒的日期。在陈独秀的指导下,5000多名工人在上海召开了世界劳动纪念大会,会上工人提出了“三八制”的要求,并高呼“劳动万岁”。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劳动节。影片选在劳动节前夕发布这组物料,是对百年来为劳动者权益奔走呼号的先辈的致敬,也是对当下所有劳动者的致敬。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畸形的社会环境下,国内工人遭到非人的待遇。不仅要在糟糕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还经常面临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得不到约定的报酬。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深入,工人阶级思想日益觉醒。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为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影片中呈现的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罢工。1921年7月20日,上海英美烟厂工人不堪资方虐待,八千多工人参加了同盟罢工。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组织得知消息后,即派党员李启汉到厂指导。这场罢工在持续20多天后终于取得胜利。全新发布的海报正是还原了这次工人罢工的场面,演员们饰演的党员及工人代表,高举着公理的标语,高舞着信仰的赤旗,群情激昂,发出正义的呐喊。在此前发布的“新生”版预告中,欧豪一声嘶哑而洪亮的“出发”令人印象深刻,这一幕也被收录在了此次发布的物料中。欧豪饰演的李启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著名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4月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直至死前,他仍坚持在指导工人运动的一线。王森饰演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党员李中,他在深入群众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还积极为工人刊物《劳动界》撰稿,以通俗明了的语言向工人宣扬马克思主义。俞灏明饰演的陆征章曾在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中任办事员。上海机器工会的建立,在社会各界中,特别在工人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它使上海工人运动面貌为之一新。张晓晨饰演的是上海最早的工会组织之一上海印刷工会发起人杨迪先,在他的演讲辞中指出大家的奋斗目标,要达到“无阶级,无役人,无人役”的时代。黄建新郑大圣事无巨细把控工人运动大场面一遍遍重拍演员嗓子喊哑只为更贴近人物状态随着一声声“劳工神圣”“工人阶级万岁”的嘹亮口号,特辑揭开了工人运动这场涉及上千名演员的大场面拍摄背后的艰辛。66岁的黄建新导演,在现场活力十足,奔跑穿梭在监视器与现场之间,丝毫看不到他疲惫的样子。一两千人的群演调控,繁杂的道具配合,黄导始终保持着高标准严要求,亲力亲为地把控每一个细节。演员俞灏明在幕后分享到,黄导对集会工人每一句口号的紧凑程度都有着非常精准的高要求,更会“关注到镜头里每个演员的状态,哪怕是群众演员,都要达到他在大环境里的状态。”另一位饰演罢工工人的演员叶筱玮分享道:“黄导一个眼神就能看出背景窗户边一个不起眼的笔筒摆放是否正确。”黄导负责把控全场,联合导演郑大圣则一丝不苟地严抠现场演员的表演。有群演喊口号的情绪不够高,郑导就带着群演一起声嘶力竭的喊;有群演挥舞拳头的力度不够大,他就亲自示范出拳动作。他会耐心地调整每位群众演员的声音、眼神,最终现场所有人的情绪都被他带动了起来。在两位专业又敬业的导演的带领下,每一位演员都不敢有任何懈怠。没有人计较在这样一个大场面群戏中,个人的镜头有多少、台词有几句,都站在为整部作品考量的角度下,拿出了自己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最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了更贴近罢工持续了二十多天的状态,演员们一遍遍重拍,喊口号到青筋暴起、声嘶力竭,但仍主动要求“再保一条”。在谈及参演影片感悟时,刘畅感言“《1921》让我们更加爱我们的国家”,演员王森则动情表示电影《1921》中呈现的先辈们是百年前的开拓者,“置自己安危于不顾,一直守着自己的信念”。一百年后,先辈们以自己作引线点燃的信仰之火早已照遍神州大地,为公理正义的怒吼仍在我们的耳畔回荡。电影《1921》致力给当代年轻人一个回顾先辈初心的机会,从1921年这群敢想敢为、敢拼敢闯的青年们手中接过接力棒,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继续奔赴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