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讯
电影资讯
独家资讯
独家资讯
娱乐八卦
娱乐八卦
韩剧资料
韩剧资料
韩影资料
韩影资料
韩星动态
韩星动态
韩潮时尚
韩潮时尚
潮流音乐
潮流音乐

与王仁君相关的资讯

《今日影评·电影党课》第4课:传承古田会议精神
栏目:
/ 独家资讯
时间:
/ 2021.06.08
详情:
向日葵影视专稿 百年风雨,百年历程。党史精神,光影见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今日影评·电影党课》,每周一、三、五晚22:00档,CCTV-6 电影频道燃情播出。古田光辉,与军魂共进;红色基因,和时代同行!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工作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2019年上映的电影《古田军号》,被很多评论家视作主旋律题材的一次突破。对于“古田会议”题材的最大难点——如何展现其中冲突及对峙的历史真相,影片导演陈力与其他主创都没有回避。在年轻化的阵容呈现下,带着青年锐气的毛泽东与朱德为了共同的信仰,为真理展开激烈冲突,令他们最终在思想上达成的统一与团结更为生动可信。在古田镇的拍摄经历,也令片中饰演毛泽东同志的演员王仁君记忆犹新。作为本期《今日影评·电影党课》的党课讲述人,他也结合当年首次出演伟人的所思所悟,讲述着古田会议精神。每当再次听到这嘹亮的军号声,都会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2018年。当时的我接到陈力导演的电话,邀请我出演《古田军号》中的毛泽东同志。饰演一代伟人,何其荣幸,何其忐忑!为了更好地体会角色、深入认识古田精神,我和主创团队一同踏上了前往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的列车。列车载着我们,从北方平原的繁华都市,驶向了偏安东南山区一隅的千年古镇。远山如黛,层峦叠嶂。当大家抵达目的地时,难以想象永放光芒的古田会议精神,就诞生于那古朴而独具闽西风格的小院落。福建省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时,亲笔撰写古田会议决议的毛泽东同志年仅36岁。而拍摄《古田军号》那年,我恰好也是36岁。有一幕展现毛泽东同志痛陈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军队建设弊端的戏中,我对角色需要拍桌子瞪眼、怒气冲冲的情绪体会不足。这时导演引导我释放真实的情绪,因为当年的时局就是如此紧张。面对这支年轻的军队一系列亟待改革的问题,年轻的领导人内心焦急,他要为人民军队前途和国家命运去呼喊和力争。对我来说,有一幕则最为难忘——无数个精壮的青年汉子手举板凳、挥成长龙,天、地、人以及三者之间生出的浩然正气,在刹那间凝聚成人民力量的滚滚洪流。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同志动情地说:心齐方可成龙,心齐方可成龙!从此,党旗领航,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从古田出发,西进、北上、东征、南下,风卷红旗过大关,这是工农的子弟,这是人民的武装,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如果你问我这嘹亮的军歌回答了什么,我想,是战士们坚定的眼神、整齐的步伐、前进的方向,也是近百年征程中初心不忘的庄重誓言!伴着王仁君的动情讲述,重温《古田军号》的激昂影像,本期电影党课党史讲解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龙平平也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我觉得陈力导演挺大胆的,能够把当时党的最高层的不同意见,通过艺术、通过电影展现给观众。”在他看来,影片胜在真实,而又兼顾了艺术创作标准。结合古田会议精神在新时期对党的意义,他也做出阐述——古田会议初期,关于军队建设方面,党内高层还是有不同意见的。毛泽东同志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提出了两条非常重要的原则:第一,就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二,要跟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这样我们才能够无往而不胜。在2019年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时,中共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其中指出,古田会议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许多创造性探索,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油画《古田会议》 作者:何孔德古田会议和古田会议决议,是在我们党领导创建革命军队初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所制定的一个建党建军纲领性文件。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在军队建设上,它强调党必须保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二,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党和军队;第三,在制度建设方面,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基层。这些都是创新。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的建设史上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正如总书记所说,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这是我们建军的军魂,也是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立军之本。“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以此强军蓝图为目标,新时代的人民军队将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影像中的古田会议精神《古田军号》《建国大业》《2019阅兵盛典》 文/康康
《1921》发布特别视频 刘昊然王俊凯等主创领读
栏目:
/ 电影资讯
时间:
/ 2021.05.06
详情:
向日葵影视讯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彼时革命先辈的青春宣言,如今响彻巍巍学府。朝阳之下,万物复苏,青春之诗,激励吾辈。“五四青年节”之际,影片《1921》正式启动了“百年百校·青春诵读”征集活动。活动意在号召青年学子通过诵读先辈青年寄语,回溯历史,致敬先辈,图强奋斗。与此同时,活动发布一款领读视频,电影《1921》众主创激情诵读先辈对青年的谆谆寄语,或激昂或庄严,或亲切或深沉,声声入耳,春风化雨。 承继“五四”百年之志 青春诵读先辈之声1919年的5月4日,莘莘学子为了民族之存亡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标语走上街头,以慷慨激昂之语,唤醒民众振兴中华之意识。青年人激扬奋进、追求真理、拯救民族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振奋的画面之一。“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伟大“五四精神”。百年来,学子们声声呐喊,至今回响,指引着青年志士们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李大钊扮演者李晨,带领学生诵读名篇《青春》在领读视频中,作为“五四运动”精神领袖“南陈北李”的扮演者陈坤、李晨,以饱满的情绪,分别朗诵了自己演绎的角色陈独秀、李大钊的重要作品,前者来自《新青年》的创刊词,后者则是名篇《青春》。“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一百多年前,正是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文明、民主、科学的启迪之声,让青年们走向街头,不畏强权,冲进赵家楼。如今,这振聋发聩之声,通过电影《1921》主创的诵读,继续号召当代青年人要积极、要向上、要奋发、要报国。言者谆谆,穿越百年历史,将两个时代的年轻人连接,这是“五四精神”的隔空传递,也是中华青年热血的传承。与之相辉映的是青年演员张雪迎、谷嘉诚,他们在《1921》中饰演积极参与到“五四运动”的学生。视频中的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郭小川与高尔基的诗,以青年之姿回应着先辈的嘱咐。 “百年百校”星火传承 回溯党史青春历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让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看到了中国年轻之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鸿鹄浩志,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21年7月,参与过“五四运动”的共产党先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党人,翻开了历史上最精彩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在《1921》中饰演年轻“一大”代表的演员黄轩、刘昊然、王仁君、王俊凯、胡先煦,也出现在诵读活动的领读视频中,他们紧握拳头、情绪昂扬,脸上的敬意之情,眼中的赤诚之光,无不感染着每一个人。同时《1921》中的关键人物王会悟的扮演者倪妮,以及张婧仪,也响应活动出现在领读视频中,声声热血澎湃,句句振奋人心。随着活动的开启,领读视频中的众主创相继发布了个人领读视频,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马克思的指引,陈独秀的号召,李大钊的鼓舞,毛泽东的激励……通过演员声情并茂的朗诵更显力量与蓬勃,一字一句越过百年岁月,借吾辈之口,激励当下青年蹈厉奋发。李大钊扮演者李晨与青年学生在一起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学子们作为学生代表率先响应活动,发布了诵读视频。在李大钊曾担任教授、图书馆主任的北京大学校园里,风华正茂的学子们声如洪钟地诵读了李大钊于1916年写下的《青春》——百年前,“新青年”们探索科学、民主的救国之道,点燃全国热血青年救亡图存之志;清华大学的学子以毛泽东的青年寄语开场,正值“八九点钟太阳”的他们,立志传承先辈精神,为建设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伟大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精神领袖马克思的经典语录,则响彻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上空,激昂之声中,回望百年,星火传递从未停歇;上海大学350名学生更是在李大钊扮演者李晨的带领下,再次传颂“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学子们的朗朗诵读之声从北传到到南,“五四运动”的火种也在祖国大江南北传递,点燃每个青年心中的报国之志。彼时,菁菁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日之中国则以蓬勃青春姿态立于世界之林。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溯百年前的革命先辈,年轻的他们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创建了改变亿万人命运前途的中国共产党。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为铭记敢于踏上漫长征途的革命先辈,电影《1921》联合众多平台发起的“百年百校·青春诵读”活动,不仅是满怀赤诚爱党之心的青年们在“五四青年节”当天,为“虽历百年青春依旧”的中国共产党深情献上的一份礼物,也为当下青年献上一堂生动而富有意义的“青春党课”。莘莘学子,拳拳诚意,一片热血,致敬先辈。